【現代應用】
本方抗凝血,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解痙,鎮痛,鎮靜。用於心律不整、慢性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絞痛、動脈硬化、胃炎、肝硬化、慢性肝炎、三叉神經痛、頭痛眩暈、偏頭痛、腦血管疾病、脫髮、精神分裂症、不孕症、閉經、月經過多症、癲癇、視網膜病變、靜脈炎、行血障礙、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靜脈炎、色素沉著、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綜合症、頑固性頭痛、頑固性低熱、眼底出血等屬瘀血內阻,日久不愈者。。
【製法用量】
當歸9克 生地黃9克 桃仁12克 紅花6克 枳殼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5克 川芎5克 牛膝9克
藥理作用
對微循環作用的觀察表明,消化道給藥后,能明顯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環障礙,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環紊亂而致的血壓急劇下降。證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應。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 《浙江中醫雜志》1981(10):428,本方靜脈制劑在試管內有縮短復鈣時間、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時間,對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復活肝臟清除能力。
[功效] 活血去瘀、行氣止痛。具有抗凝血、擴張血管、解除痙攣以及鎮靜的效果。
可用來治療冠心病、高血壓 、腦血管疾病等。
【主治】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之胸痛、頭痛日久不癒、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心悸怔忡 、急躁善怒、入暮漸熱、舌質黯紅、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血瘀經閉不行,痛經,肌膚甲錯,日晡潮熱;以及脫疽、白疙,眼科云霧移睛、青盲等目疾。。
本方原是治療血瘀胸部,氣機不暢,以致胸痛煩悶等的方劑。瘀血內阻胸中,故為胸痛煩悶,心悸失眠;瘀阻清陽不升,故上為頭痛(無表邪、無里症,無氣虛及痰飲等症);胃有瘀熱上衝,或食道、會厭有血瘀阻滯,則為呃逆乾嘔或飲水即呃;氣鬱不舒,則急躁善怒,其面、唇、舌、脈的見症,皆為瘀滯之象。前人認為本症乃血瘀氣鬱,陽氣不得宣發所致。故本方採用了升陽解鬱,活血祛瘀之法以開胸止痛。全方是以桃紅四物湯與四逆散(枳殼易枳實)合方,再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紅四物湯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解鬱;加桔梗開胸膈之氣,與枳殼、柴胡同用,尤善開胸散結;牛膝引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氣血更易于運行。本方不僅行血分之瘀滯,又能解氣分之鬱結,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配合成方,不僅適用於血瘀所致的上述病症,并可作為通治一切氣滯血瘀之方。
【辨證要點】
- 胸痛或頭痛如針刺。
- 痛處不移。
- 唇紫舌黯。
- 脈弦澀。
【加減】
- 血瘀經痛、經閉者:去桔梗加香附、澤蘭、益母草。
- 心悸、失眠者:加茯神、五味子、酸棗仁。
- 舌紫、脈澀者:加丹參、三七。
- 脅下有腫塊者:加鬱金、丹參、青皮。
- 口乾渴者:加天花粉、玄參。
- 發熱者:加銀花、連翹。
- 小便黃赤者:加黃連、茅根。
- 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芒硝。
【注意禁忌】
- 無瘀血內阻諸痛證不宜使用。
- 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