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一種常見慢性發炎性,有機會造成關節破壞、殘障之疾病,「沒有任何一種疾病會像關節炎一樣,能使這麼多的人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遭受這般痛苦的折磨」,這是常出現在美國風濕病基金會的警語,一語道出RA的可怕。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周昌德醫師曾經調查,在台灣,國人得到此病的機會約為白種人的一半(白種人為1%,而國人約為0.4至0.5%)。

在九○年代以前,此病可使用之藥品種類相當有限;近年來,則因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的逐步改良,使得服藥之併發症減少,病人服藥的配合意願提高,RA已不再是讓醫界束手無策的病症。

然而,目前仍有多數病患對自己的病情認識不清,如誤以為「就是痛風嘛!」,或是認為只要加強免疫力就可以逐漸痊癒,殊不知,免疫力失調不等於過低,它意謂著某些免疫細胞「神經錯亂」---失去了辨別「自己」與「敵人」的能力,才會攻擊自身的骨關節。

因為我自己也有某些疑惑,是故藉由閱讀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 師林孝義醫師所編著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本書,經由整理,以探討RA的各種相關問題,於此和大家分享。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它可侵犯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其主要的特徵是慢性發炎性滑膜炎,造成軟骨的腐蝕,骨頭的破壞及關節的扭曲變形。

診斷:

當符合下列七個標準之四項,且一~四持續六星期以上---

1.      晨間僵硬

2.      超過三個關節區之關節炎

3.      手部之關節炎

4.      對稱性之關節炎

5.      類風濕性結節

6.      血清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

7.      手腕部的X光檢查發現有骨頭邊緣的侵蝕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遺傳

RA的致病機轉至今仍不明,一般都認為和遺傳及環境有關,根據國外報告,RA患者的一等親中發生RA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6倍。另外也發現,RA的患者以女性較多,男女比約為1:3,因此女性賀爾蒙或X性染色體有關的因子亦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內分泌與RA的關係

內分泌系統主要在維持體內新陳代謝之平衡,其在應付壓力時所產生之賀爾蒙不止影響神經內分泌,且能抑制及調節免疫和發炎反應。

RA之治療

傳統用藥為非類固醇抗炎藥物易造成嚴重的胃腸病變,現今之醫學傾向提出所謂的「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使RA達到緩解。

        另一個頗受爭議的議題在於類固醇---「美國仙丹」的使用,它能使幾近癱瘓的病人起而行走,但在病理解剖後卻也發現它會造成腎上腺皮脂腺的萎縮,而高劑量的類固醇易造成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故如何安全而有效的使用,考驗著醫生的臨床經驗與對病情的全盤評估。

        新一代的藥物如COX-2等,療效更好,副作用更低,顯見醫藥界一直在朝「未來會更好」的目標前進中。

區別RA與骨質疏鬆

RA是因為免疫或發炎反應引起關節的腫、熱、痛;而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不是關節)的量變少,細部構造發生缺陷而容易折斷或壓扁。

RA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資料,目前台灣地區一年約有一萬例人工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其中約有4%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如果RA病人的日常生活及行動受到明顯影響,或是關節已出現攣縮、活動受限,可以考慮訴諸手術治療;總體來說,以膝關節和髖關節的置換最常見,手術技術最成熟。

術前注意事項

因長期服用類固醇會抑制腎上腺的功能,較無法應付手術中出血或血壓降低等緊急狀況,所以術前應該與免疫風濕科醫師討論用藥調整。

RA患者人工關節壽命

由於RA患者本身之活動度不高,而且體重較輕,一般而言,在正常使用範圍之內,有90%的病人可以使用10年以上。

術後復原狀況

手術後,關節的疼痛絕大部份可以獲得緩解;只要配合醫師做積極復健,術後六週至三個月,行走會逐漸恢復正常,膝關節一般可以彎至110至120度,至於肩關節可以回復正常2/3的活動度。

四分之一世紀的纏綿---病友林小姐樂觀開朗、不為病魔擊敗的心聲(節錄)

RA已跟了我25個年頭,雖然親友為我感嘆:「生命中最青春寶貴的年華,就這樣被困住了!」我倒是看得很開---最壞的情況都遭遇過了,不會更糟了!

        1/4個世紀過去,我決定給自己一個獨特的慶祝方式,我選擇接受手術,給身上關節做一番大整修,而這件事距醫師向我提出手術的建議已經又過了幾個年頭,正是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

但是,也不是可以全然放得下的,古詩十九首唸到「纖纖素手」便喟然而止,「千江有水千江月」看到大信讚美貞觀走路有「行雲流水」之姿,忍不住掩卷豔羨......

而,RA自亦有其非凡之處,如參加宴會,朋友們總會把最好的食物留給妳,因為妳有RA,要多吃一點;實在吃不下了,也可以搬出RA來擋:「醫生說我不能太胖,否則關節會撐不住。」

還有這樣的報導: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的人比較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但是有誰會呆到這樣做呢?只有RA的病人每天吃得「名正言順」,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看來還真有些道理。

罹患RA誠然不幸,但細數25年的生命歷程,自己又何其有幸?病痛疾苦總有父母和手足的陪伴與照顧;求醫總能遇到最好的醫師;讀書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良師益友;在任何困厄的環境中總是會和人結下美好的緣分,且大多緣起於RA;我提早去面對人生的苦難,卻也因而結識了人世的濃厚情誼。

很喜歡黃庭堅那兩句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人生大抵都是這樣,有悲傷有歡愉,和RA在一起的日子中,生命的苦澀與甜蜜其實都是一種美麗。

附註:

    資料來源: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林孝義醫師編著,健康文化事業發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馬家 的頭像
    安馬家

    好運旺旺來

    安馬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