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沉默器官,中醫辯證認為春天是「養肝」最好時機,主要因為春季是萬物回春的季節,在五行當中屬「木」,與五臟中的「肝」是相對應,
減肥要先養肝?日常飲食起居應以「養肝」為原則,但春季養肝可不只能預防感冒、過敏、氣喘等疾病,也應該要促進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提升減重消脂的成效。
中醫師建議,平日可自我進行穴位按摩以起到養肝護肝、健脾和胃的養生作用。
/>
▲ 中醫穴位按摩能有效護肝,不僅簡單易學,且有養肝血、補脾氣、滋腎陰的作用。
中醫師陳玫妃指出,肝主筋、「其華在爪」,當肝血不足的時候,指甲會粗糙黯淡或出現白色細紋,甚至容易斷裂。當身體肝火旺盛、肝陽上亢,便是疏洩功能過度亢奮的表現。
臨床表現,頭暈、失眠、口乾、耳鳴,眼睛乾澀、頭痛等現象,甚至引起肝發炎及病變。
中醫所謂的「保肝」,最基本的就是改善身體環境,以維持正常的疏泄功能,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事實上,保肝需要充分的休息,因為肝主藏血,在「皇帝內經」素問篇中就提到,「人臥則血歸於肝」,有足夠的睡眠就能使肝得到完整的修復。
中醫的「肝」,不只是肝臟而已,廣義還包括情緒、精神及神經系統。在日常生活中,春天較適合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來「保肝」,因為中醫認為「酸入肝」,因春天多吃一些酸、甘類的蔬果,具有護肝陰、養肝、保肝的作用。
而油、炸、辣、太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肝陰,這時候要儘量避免。同時飲食宜清淡,少碰菸酒,以減輕肝臟的負擔。另應多攝取一些富含維他命C、D或維生素B群的食物,活化身體的免疫機制,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保肝穴位】:
1.太沖穴:在腳背、足背、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功效:此穴位有疏肝、解鬱的作用。對於肝火太旺、容易焦慮、鬱悶的人,都可以按摩這1個穴位。
2.期門穴:期門穴位於第6肋間處取穴。
功效:對於肝氣鬱滯在脇肋,可疏肝、解鬱。改善胸悶、鬱悶的作用。
3.肝俞穴:位於第9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若肝這個臟腑有問題時,反映背部的俞穴也會有異常地反應。
功效:刺激此穴位具有養肝的功效。
4.三陰交穴:三陰交穴是肝、脾、腎、三經交會的穴位。主治病症:腹痛,腸鳴,腹脹,泄瀉,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失眠,神經衰弱等。
功效:經常按壓此穴,有養肝血、補脾氣、滋腎陰的作用。
6、神闕穴: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臍眼,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為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的樞紐,經常按摩神闕穴能調和脾胃、益氣養血、溫通元陽,具有良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手掌放在腹部,圍繞肚臍順時針揉50下,再逆時針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養生保健作用。
7、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8、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該養生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養生穴可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