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早餐蔬果 研究:孩子不胖會長高

逼迫肥胖兒童少吃、少喝,往往對減輕體重成效不彰,換個角度思考,還不如讓他們天天吃早餐,補充足夠的蔬果,還能收取更明顯成效!最新一項研究發現,解決孩童肥胖問題,並非一昧限制其飲食就好,實驗證明「每天吃早餐」、「天天5蔬果」、「每天運動30分鐘」和「睡足8小時」,4個月的時間統計結果,這些孩童體重並未增加,還有顯著增高的效果。

 家有胖小子要減重,規範少吃、少喝,不如天天吃早餐、五蔬果更具成效。

家有胖小子要減重,規範少吃、少喝,不如天天吃早餐、五蔬果更具成效。

2009年10月到2010年1月間,國立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劉影梅主任針對基隆市內1372名國小4年級學生進行研究計畫,運用各校的學生健康檢查資料,判斷學生的體位問題,並透過健康日誌的填寫,觀察不同輔導策略的效果。僅4個月的時間內,參與研究計畫者的過重或肥胖比例便已下降0.7%。

研究結果也發現,禁止小孩吃零食點心的「減法」反不如鼓勵多吃蔬果的「加法」來得有效。劉影梅表示,家長在面對胖孩童的肥胖問題,常是限制食量,但往往孩童不易達到減重目標,反倒是鼓勵多吃早餐、五蔬果,體重的控制成效來得更顯著。

劉影梅教授將學童分組後進行實驗對照,針對「每天吃早餐」、「天天5蔬果」、「每天運動30分鐘」和「睡足8小時」等指標進行觀察,其中被要求「增加蔬果攝取」的學童,是體位最早開始改善的一組,而採取「限制飲食」及「要求增加運動時間」者,改善的狀況則較為緩慢。

根據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報告,我國6歲至18歲男生過重(含肥胖)盛行率達26.8%,然近年來全球肥胖率皆持續上升,國內學生過重與肥胖比率已有持平狀況,但肥胖不均仍存在,例如台北市的孩童多半過瘦,而其他縣市如基隆、雲林、嘉義和屏東的孩童則有過胖的趨勢,劉影梅表示,吃多吃少,掌握兒童體位的健康,才是關鍵。

孩童肥胖不是福!罹患高血壓風險達8倍

孩童肥胖不是福!根據美國臨床研究發現,孩童期肥胖會增加成人期罹患高血壓風險達8倍之多!醫師呼籲,血壓防治應該從孩童時期做起,並應注意在家裡的血壓測量,及預防肥胖開始著手;同時,台灣民眾對於高血壓的認知率卻停留在約60-70%,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孩童期肥胖會增加成人期罹患高血壓風險達8倍之多。
孩童期肥胖會增加成人期罹患高血壓風險達8倍之多。

2011年第八屆亞太高血壓學術會議25日起至27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亞太高血壓學術會議主席陳明豐醫師表示,台灣孩童肥胖盛行率從過去3%提升至12%;根據美國臨床研究發現,孩童期肥胖會增加成人期罹患高血壓風險達8倍之多。另在一項於韓國進行長達25年的追蹤資料顯示,孩童期血壓與成人期血壓有密切相關,這些資料均顯示孩童期良好健康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也指出,父母當中有1人肥胖,孩子也有5成機率會肥胖,父母兩人都胖,孩子有8成機率是胖小子。如果父母都有高血壓病史,則孩童肥胖與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也相對提高。特別是肥胖不僅影響外觀,也和身體健康有很大關係,應透過良好飲食和作息習慣,控制體重,避免發生高血壓和心血管等疾病。

長期以來,高血壓及相關之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亞洲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多項研究指出,亞洲人與西方人相較,在同樣的血壓狀態下,中風的發生率是西方的兩倍。

亞洲人雖然體型較西方人纖細,但成人高血壓的盛行率一樣在25-30%之間,顯示亞洲人體質容易罹患高血壓,而且跟高血壓息息相關的代謝症候群也如此。根據世界心臟聯盟預估,到西元2025年,全球罹患高血壓的人數將會攀高至15億,其中超過60%係來自於亞洲地區,可見其影響之劇。

而要避免高血壓風險危機的發生,王宗道醫師建議,「722」居家血壓量測口訣是協助民眾預防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小幫手。「7」指連續7天量測;「2」早晚各一次;「2」每次量兩次,值得向民眾推廣。

 

arrow
arrow

    安馬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