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 是我們每個都一定會遇到的事!

老-病,我們都知道該怎麼安慰人,但死呢?

 

著名媒體人趙少康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安慰關中一家人時,感慨的說:「自己一向不會安慰人。」對於如何安慰失去親人的朋友,在去年國道走山事件中痛失丈夫的賴德卿牧師受訪時指出,幫助傷心的人慢慢處理悲傷情緒,是很重要的治療過程;樹林國語禮拜堂牧師張昱國及台福教會牧師潘蒙愛都建議,要「鼓勵他哭」,特別是陪伴的行動,比安慰的話語來得更重要。

 

 

「只要一個擁抱,和詢問『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就夠了。」南京東路禮拜堂長老蘇義雄則表示,一般人遭受創傷後,心理往往處於混亂狀態,他們需要的是平靜,而不是太多的安慰言語。他還說,在漫長的心靈治療過程中,安慰者必須進行多次的探訪、慰問。

 

賴德卿坦承,「人不能有效地安慰人,只有上帝能真正使人得安慰。」她認為,安慰者不須催促悲傷的人「走出來」,因為在這段「浸泡」在憂傷情緒的時間裡,可以靠著上帝,慢慢處理、釋放悲傷,「這是很重要的治療過程。」她說。

 

但她也提醒,「浸泡」一段時間後,當事人要試著轉移注意力,她以親身經驗舉例說,「我之所以替我先生舉辦追思音樂會,就是希望我不只是處於悲傷情緒中,更能替他做些事。」她釋懷地說,在音樂會上與朋友們分享情緒、一同哀泣,使她得到很大的安慰。

 

樹林國語禮拜堂牧師張昱國則建議,在安慰基督徒時,盡量重提基督徒的「盼望」,提醒他「死亡只是暫時的分離,未來將會在天堂相見」。他認為,失去親人的人內心孤單、對死亡感到恐懼,安慰者應避免說太多安慰的話,反而要讓悲傷的人有發洩的空間、時間,最重要的是「鼓勵他哭」,承認他悲傷的情緒是很自然的。

 

台中台福教會主任牧師潘蒙愛也指出,安慰人要視對象情況而定,但往往「聆聽」都比「說話」來得更有效。她建議,「在安慰同性別的傷痛者時,可以抱抱她、攬攬她的肩、握握她的手;面對異性傷痛者時,則可帶他一起禱告,將悲傷情緒交託給上帝。」

arrow
arrow

    安馬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