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請略述中耳的解剖構造?

中耳是位於顳骨內充滿空氣的構造,前方有一條「耳咽管」通到鼻腔後方的鼻咽部。上呼吸道感染(即一般所謂的感冒)時,病原就可順著耳咽管逆流而上,進入中耳,造成中耳發炎。六歲之前,由於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因此較平,較短。當鼻、咽等部位受感染時,病原較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許多小孩有所謂的「中耳炎傾向」,更容易重覆發生中耳炎。

 請概述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中耳炎是一種中耳的細菌性感染,大多發生在六歲以下,最好發的年齡是在六個月到三歲之間,而且大多是感冒的併發症。小孩之所以會比較容易發生中耳炎,大概有三個因素,其一是小孩的免疫功能比較不成熟,其二是小孩比較容易感冒,其三則是連接小孩中耳與鼻咽部的耳咽管,在構造上有一些特點,使得細菌容易侵入。

  急性中耳炎的臨床病程為何?

急性中耳炎大多在感冒一至七天以後發生,所以如果小孩的感冒症狀在持續了幾天以後突然發燒,就必須注意是否併發了中耳的感染。急性中耳炎大多是細菌感染,所以需要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一般而言,只要使用口服的抗生素在門診治療即可,但是必須持續服藥至少十天,以避免因為治療不完全而復發。急性中耳炎可能有發燒,耳朵疼痛,聽力變差,甚至耳朵流膿等症狀。年紀較小的小孩,因為不會表達,可能只是啼哭,焦噪不安或用手抓耳朵。如果沒有仔細檢查耳朵,往往就被忽略了。

 急性中耳炎有無較具特異性的診斷方法?

急性中耳炎的診斷須靠耳鼻喉科醫師以「鼓氣式」耳鏡詳細檢查,醫師會先將病人的耳垢或分泌物清除乾淨,再觀察耳膜的顏色,透明度,位置等的改變,並藉著「鼓氣」觀察耳膜的可動性,以診斷是否有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流程為何?

 急性中耳炎須以適當的抗生素治療10至14天。在治療48到96小時後,病人應接受耳鏡的追蹤檢查,以評估治療的效果,並決定是否須改用第二線藥物或做耳膜切開術。

 急性中耳炎有無併發症或後遺症?

部分小孩在接受治療後,會產生中耳積液的現象(即漿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液雖無明顯不適,卻可能會影響聽力,或產生其他併發症。因此,雖然不一定要長期服藥,卻須定期有耐心的接受鼓氣式耳鏡追蹤檢查,以便能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時,耳科醫師還會藉著「鼓室圖」檢查,以了解中耳壓力改變的情形。另外,也須徹底檢查鼻、咽等相關部位,找出中耳炎的誘發因子,常見的例子是病人患有鼻竇炎,鼻涕往後倒流到鼻咽,長期刺激耳咽管在鼻咽的開口,造成耳咽管功能變差,中耳積液更難清除,此時便應先將鼻竇炎治好。部分急性中耳炎的病人因延遲治療或治療不當,可能造成耳膜穿孔,久而久之,變成耳膜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往後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有不潔之物經由耳膜穿孔進入中耳,就可能反覆發炎流膿,時間久了,可能會破壞聽小骨,傷害內耳,出現聽力減退、耳鳴、頭暈、顏面神經麻庳等症狀,更嚴重的可能會產生膽脂瘤,侵蝕骨頭,引起顱內併發症。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的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所造成。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這是造成兒童聽力有損失最常見的原因,但卻常受到忽略。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以同時在兩側耳朵發生。中耳炎會造成聽力的損失,也可能感染會擴散到頭內附近的構造,而引發其它併發症。

 

中耳炎的症狀
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及伴隨不舒服可有發燒現象,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而可能只是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可能呈現煩躁不安或拉扯發炎的耳朵可發生聽力障礙進一步言語失調。中耳炎的病童合併鼻炎鼻炎來自於感染性或整年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兒童多具有發燒全身不適膿性鼻分泌物或咽喉炎。如為過敏性則多具有鼻子癢打噴嚏等過敏現象合併過敏性鼻結膜炎包括眼睛癢眼眶下紅腫等現象。過敏性鼻炎的兒童有時可有過敏性氣喘或異位性皮炎的疾病。

 

另外小孩子中耳炎時常會有發燒不退的情形。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的積液使得耳膜無法正常地震動。如果給予適當的治療而排出積液,聽力常可以回復正常;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便會有漸進性甚至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中耳炎的病理變化
急性中耳炎是因為鼻腔或咽喉的細菌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而造成中耳的感染。這常是發生在歐氏管功能失調時,大部份是因為感冒、過敏、鼻竇或咽喉感染,或含有煙味的空氣長期刺激所引發歐氏管的發炎。中耳的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和中耳積膿,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歐氏管排出而存留在中耳腔,有時積膿過多會造成耳膜破裂而流出膿液。若中耳的急性感染消退,但積液仍無法由腫脹的歐氏管排出,便形成中耳積液,雖無耳痛的症狀但會慢性化,而持續幾週、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中間很容易再復發急性感染。

 

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
是一種急性的中耳積液病變,它伴隨著有一些如鼓膜充血鮮紅引起的耳痛(通常伴隨耳拉扯感或不安),發燒(表急性感染),耳漏(表耳膜穿孔或耳通氣管通暢),不安等發炎徵候。較罕見的有耳後腫脹,臉部麻痺,眩暈和耳鳴。但有時候在還不太能夠自己表達的小朋友就得靠家長自己的用心注意了。

 

「他一直在拉耳朵嗎?」
「他哭聲比平常更大嗎?」
「他睡得比平常感冒時更不安穩嗎?」

「他好像有一點不平衡感嗎?」

「他好像對我的喊叫聲較無反應了。」

 

這些小小的訊息都可以提醒家長注意到可能小朋友罹患中耳炎了。

 

中耳內有積液存在的情形,稱為積液性中耳炎。影響中耳積液是否消退的因素,包括年齡、鼻部過敏控制、免疫功能、鼻咽部腺樣體大小,天氣和環境,值得一提的是,二手菸延長積液消退的時間。

若中耳積液持續2至3個月,或有明顯聽力障礙時,或長期中耳負壓導致耳膜凹陷,就要考慮在耳膜上放置通氣管,將中耳積液引流出來,並維持中耳腔壓力。長期中耳積水會影響小朋友學習講話的能力,而且積液是細菌繁殖溫床,一旦遇上感冒,很容易再次發展為急性中耳炎。

 

為什麼常聽人家說兒童比大大更容易得到中耳炎?
A:剛出生時,歐氏管是在一個水平面上且其空腔徑很小。成人的歐氏管則和耳朵呈45度角,較鼻部為高且有一較大的管徑。兒童很容易得到中耳炎,因鼻咽部分泌物會經由一個水平通暢的歐氏管,而將致病菌帶到中耳。而且,少量的發炎也會阻塞病童原本就顯小的管徑,更惡化了感染病程。

 

Q:剛才提到的環境危險因子有那些?
A:用奶瓶餵奶、把奶瓶頂在一個平躺嬰兒的嘴巴(造成牛奶經由歐氏管逆流到中耳)、 吸二手煙、呆在兒童照護場所過久易遭感染等皆是。

 

如何檢查中耳炎?
醫生將會用耳鏡檢查耳朵,把耳鏡放入外耳道,然後檢查耳膜是否紅腫、耳膜裏面是否有積液和打氣時耳膜是否跟著震動。正常的耳膜,在打氣時應該跟著壓力變化而移動。另外需要做兩項檢查來幫助醫生診斷:一項是鼓室圖,用來測量中耳的壓力和耳膜的震動情形;另一項是聽力圖,是在不同音頻下測量病童聽力損失的程度。這兩項檢查幫助醫生決定問題的嚴重度和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除了抗生素,醫生可能給減輕耳痛和退燒的藥物;另外醫生還可能開抗組織胺劑或消充血劑,以便同時治療小孩的感冒或過敏症狀。醫生會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藥給你的小孩,其中一種可能是抗生素,用來對抗細菌感染。雖然抗生素可以很快解除耳朵疼痛,但感染本身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清除,一般至少要10到14天的治療過程,因此請父母務必按時照劑量給小孩服藥。

 

其他治療
大部份的中耳炎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都會改善,但某些病例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的處置。例如鼓膜切開,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讓積膿排出、空氣進入,以減輕耳痛、耳塞的症狀。切口在幾天內便癒合,不會傷害耳膜或留下疤痕。事實上,切口在感染完全消退前便癒合,因此有一部份會再產生中耳積液。如果中耳積液經過2-3個月仍在,便要考慮裝中耳通氣管,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再裝入一個小管,這樣液體不會堆積在中耳內,氣壓可以保持平衡,聽力可以得到改善。中耳通氣管可能需要放置數週到數月之久,等到中耳的感染消除和歐氏管的功能回復正常才取出,但也有可能自行排出。在這期間要避免不乾淨的水進到耳朵。
有時復發性的中耳炎是因為腺樣體和扁桃腺的慢性感染所造成,這時醫生可能會建議在裝中耳通氣管的同時,將主要的病灶腺樣體和扁桃腺一起摘除。病童如有鼻過敏也要妥善治療。

 

 鼻子過敏要好好控制

 

通氣管是鈕扣狀的小管,放置通氣管需在全身麻醉和顯微鏡下進行,耳鼻喉科醫生會在耳膜上切一小口,引流中耳的積液後,將通氣管卡在耳膜切口處,手術時間約為10分鐘,若包括麻醉時間,約需一小時,一般不用住院。積液性中耳炎引起的聽力障礙,經放置通氣管後可立刻改善。

 

 Q:一次中耳炎發作病程中積液會持續多久時間?
A:研究顯示在2-6歲病童中約有80%的中耳炎併積液會在2個月內清除。要是沒有內科治療的話,約60%的病童在3個月內會痊癒。

 

Q:醫師說要為我的小孩作「耳膜穿刺術」,聽起來好可怕,會傷害到耳膜嗎?又它和「鼓膜切開術」有何不同?
A:「耳膜穿刺術」是由從中耳腔作積液的細針吸取。在那些看來較嚴重或者是對抗生素治療沒有反應的中耳炎併積液的病童身上,耳膜穿刺術只有利而無弊,它可以用來確認感染病原且不到一天時間就自行癒合了,絕對不會造成耳膜有任何後遺症。

 

「耳膜穿刺術」是點的穿刺,而「鼓膜切開術」比耳膜穿刺術更為積極是面的劃開–即在鼓膜上作一切開讓中耳腔分泌物得以引流出來。在這之前多先會作耳膜穿刺術。鼓膜切開術的適應症包括化膿性中耳炎的併發症,如嚴重耳痛,腦膜炎,或面神經麻痺。

 

如何預防孩子中耳炎呢?如果您的孩子反覆的中耳炎發作,可能要為您的孩子生活習慣作一些改變,預防他反覆生病:

1.      居家之中,要避免空氣污染,如抽煙、燃香味、油漆味、、等等,以防上呼吸道的黏膜受刺激而腫脹。不要吸二手煙。二手菸的環境是中耳炎反覆發作的溫床,家裡有人抽菸的話請務必戒菸。

2.      曾經發生過中耳炎的小孩,復發的機率很大,這類小孩要避免感冒,一旦得到感染便應找合格醫師檢查耳朵,儘早預防或治療中耳炎。我知道說的容易,做起來很困難;除了建議均衡飲食與睡眠之外,我建議不要讓孩子去很多幼兒的托嬰中心,或者幼稚園(我知道很不容易)。這些孩子傳來傳去的病毒足以讓您的小孩發作好幾次的中耳炎。

3.      一歲之前餵母奶可以減少中耳炎的機率,那些想要斷母奶的媽媽請三思。

4.      躺著用奶瓶餵奶,容易中耳炎。要有個45度的角度餵奶才正確。

5.      控制您孩子的過敏性鼻炎,不要讓孩子天天都在流鼻涕。

6.      台灣很多媽媽教導孩子"用力把鼻涕擤出來"。這樣的結果造成正壓把鼻涕衝往中耳腔,反而增加中耳炎的機率。孩子用吸鼻子的方式處理鼻涕雖然不禮貌又難聽,卻是造成中耳腔的負壓,不會流入鼻涕。折衷的方式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真的要清孩子的鼻涕,輕輕擤就可以了。

7.      耳朵內盡量避免進水,耳道內溼熱的環境是滋生細菌的溫床;若有水時,可以乾棉棒探入清理下,深度約半公分至 壹公分 左右即可。

 

 

arrow
arrow

    安馬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